欢迎来到山东女子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铸魂育人,见证成长

2024-08-07 14:57:33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

如何将思政课的精髓深植于社会实践的土壤之中,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凸显出思政教育的独特魅力?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赴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这个盛夏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在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中,队员们深入土右旗美岱桥村、板申气村和美岱召村,将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搬到了田间地头,让思政教育的种子在乡村深处生根发芽。

一、支教实践培养家国情怀

队员们走进乡村、走近孩子,围绕国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小课堂,毕凤言说:“在去之前我总想着去了之后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但相反的是我才是收获最多的那个人。”

在这场思政的对话和双向奔赴中,志愿服务既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帮助孩子们打开新窗口,也使队员们在教育中受教育,坚定了为理想拼搏、为祖国奉献的决心和信心。

二、乡村行走中了解民情民意

农村这十年发展状况如何,是队员们想探究的问题。本次活动中当队员走进村民宽敞明亮的房子,看到干净整洁的屋内陈设,不得不感慨农村真的变化大。同时队员们还围绕乡村养老问题、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队员王晓慧在调研中了解当地老年食堂的运营状况、老年娱乐设施状况,她感慨书本里学到的这跟现实的养老需求,特别是农村老人的需求相去甚远,下一步一定要多调研。

实践中队员们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的誓言。

三、团队协作中智慧才干

此次社会实践是中华女子学院联合det365在线平台、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完成的,实践中需要三所学校间的密切配合和团结协作。研学营、文艺汇演、社会调研等活动都需要无数次的沟通和协调,需要每一个队员都要与队友们一起克服困难,才能共同完成。正是在相互配合中既锻炼了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也增强了队员们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服务基层责任担当

本次实践带队教师石荣菊以《领悟“两个确立” 做到“两个维护”》为题为中共土右旗委宣传部“同心圆”理论宣讲团集体备课会作理论宣讲示范课,让理论的“星星之火”点燃宣传宣讲的“燎原之势”,让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

实践队在花苑园社区市政文化广场与乌兰牧骑歌舞团一起送文艺下乡,开展“诗与远方·就在土右”联谊晚会,为当地群众送上精神文化大餐。精彩纷呈的节目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让队员们见证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汇。

褚文悦和王晓慧是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此行她们为当地老人准备了锻炼大脑和手指灵活的手指操,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拍八虚”,学院独创设计的特色健康操和均衡饮食,针对三高预防和注意事项的宣讲等,为当地老年人带来健康养老的新理念。





一系列活动使队员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更在思想上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升华,坚定了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五、在寻访红色足迹中回答时代之问

队员们此行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了解到这片草原悠久的历史和精神风貌以及各民族间文化交汇、融合的历史与现状,深刻感受到各民族团结奋进、共同发展的伟大成就。

队员们参观了当地的革命遗迹王老太太故居,了解了乔培玲为党献一生,为国献三子,胸怀大义、毁家纾难、艰苦奋斗、抗敌救国的一生。他们表示一定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将伟大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队员们走进内蒙古大草原,亲眼见证了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生态治理成果,也感受了当地村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此次实践活动是学校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深入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供稿人:石荣菊 付雪 责任编辑:吕锡亮